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张寿于:确保帮扶措施和成效到村到户

    信息发布者:望江社区
    2017-06-19 21:13:53    来源:苍溪发布   转载

     6月19日上午,县委书记张寿于到东青镇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时强调,要重点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,结合贫困村、贫困户实际情况,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,确保帮扶的措施和成效到村到户。


     张寿于在东红村村委会查阅脱贫攻坚工作相关资料。

    张寿于在东兴村实地查看脱贫攻坚推进情况。


    张寿于在东林村实地查看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推进情况。


    张寿于先后深入东青镇东红村、东兴村、东林村等地,实地查看了脱贫攻坚工作推进、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推进情况,详细了解了东青镇在全面自查,交叉检查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现场进行了研究讨论,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。


    张寿于强调,要重点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,结合贫困村、贫困户实际情况,把握好精准度;

    要努力学习利州区村退出、户脱贫、县摘帽的样板经验,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,确保帮扶的措施和成效到村到户;

    要做深做实做细脱贫攻坚各项基础工作,让脱贫攻坚工作真正落实到村、到户、到人,实现“全覆盖”;要扎实做好全面自查、交叉检查脱贫攻坚工作,家家都要看、户户都要走,确保不落一户。(记者 向劲松)



    东青小链接

    东青镇基本情况
    东青镇地处县城西13公里,辖22村(社区)130个村(居)民小组7165户20422人,其中农业人口18361人,幅员62.9平方公里,耕地2.1万亩。全镇以传统粮油、核桃、花生种植和畜禽养殖为骨干产业,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测达到9875元。

    全镇有贫国村5个,贫困户543户1841人,基础差、产业弱、灾害多、增收难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。按照“五个一批”路径,全镇规划贫困户产业发展654人、促进就业816人、易地扶贫搬迁391人、医疗救助102人、低保兜底40人。

    全镇依托文化遗产寻乐书岩、全县三个百亿产业,坚持“农旅文”融合发展,走出“大园区+小园区+微庭园”的农村脱贫路子。2014—2016年,全镇有1个贫困村退出、242户822人脱贫,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。2017年全镇计划脱贫301户1019人,一举实现全域全员脱贫。

    东林村

    东林村辖8组324户1003人,贫困户32户106人。全村耕地1226亩,工程蓄水14万方,有效灌面300亩。今年以来,该村立足摘帽退出,依托园区景区,紧扣“六化”标准,落实“345”攻坚措施,高起点推进、高标准脱贫。





    1

    念好三字经


    利用紧靠寻乐书岩文化遗址优势,结合把农业园区打造成休闲度假景区,念好“农、旅、文”三字金,以文促旅,以旅兴农,全村兴办农家乐和民宿客栈5家,带动18个贫困人口就近务工。



    2

    算好四本账


    一是算好产业就业增收账。该村按5000元标准倒算贫困户产业就业收入账,算不够账的立马增添产业项目,确保超标增收、稳定脱贫。

    二是算好土地流转账。全村引进业主4户,流转土地280亩,其中中药材200亩,发展水产养殖80亩,全村每年土地流转收入8.4万元,其中村集体1.5万元,农户6.9万元

    三是算好股权量化账。把全村财政资金项目分项目、分区段、按价值进行资产股权量化并建立台账,作为引进业主经营入股资本,农户与村集体按7:3参与利润分红。

    四是算好集体经济收入账。组建“苍溪县东青镇东林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”,盘活撂荒土地建起50亩藕鱼基地和26亩集体果园,村集体今年可获得纯收入2万元,集体经济人平达到20元以上。



    3

    下好五子棋


    一是党建引领强班子。推行强村带弱村,与东升村合建党支部,利用换届把致富带头人选进村班子,村两委干部兼任组干部,减少了职数,提升了待遇,增强了活力。建立农民夜校常态培训机制。

    二是基础配套打底子。全村硬化通组公路6.7千米,组组通硬化路;实施安全饮水260户,户户通自来水;整治塘堰4口、标改2口,新建太阳能提灌站1座;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信息化建设,广播电视全覆盖。建成了达标卫生室、文化活动室,兴办便民超市、电商服务点。

    三是产业增收建园子。坚持园区带庭园模式,发展藕鱼、藕虾养殖80亩,新品系桃李150亩,中药材200亩,发展适度规模养猪户12户,100只以上家禽养殖户56户,贫困户户均有1-2亩特色种植园或1个畜禽水产养殖项目,户户有稳定收入来源。

    四是安居保障建房子。统一农居风貌,完成易地搬迁1户,C、D级危房改造106户,全村实现家家住上安全房目标。

    五是新风塑造美村子。全面开展小流域治理、房前屋后清杂理乱、清洁城乡活动,开展“村规民约”“文明创建”“家风家规”“法制进村”等乡村治理活动,着力把该村建成业兴、家富、人和、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。


    清杂理乱+“五小”经济

    推动房前屋后庭院化




    加强房前屋后环境综合治理,全村砍杂去乱改土130亩,建沼气58口,建小菜园、小果园,、小药园、小养殖园、小鱼塘等五小经济260个。家家建有优美庭院。


    三网同建+“五改”配套

     推动村落民居整治化




    推进“路水电”三网建设,硬化村组路6.7千米,入户路5.2千米,实施饮水项目1个,堰塘整治4口,建提灌1座。异地搬迁1户,危房改造106户,“厨厕圈水电”五改252户。

       

    大园区+小庭院

    推动产业发展特色化




    依托寻乐书岩园区,“农旅文”融合带动庭院发展,新建果园176亩,中药材200亩,水产80亩,培育规模养殖68户,农家乐5家,开发公益岗位解决贫困户就业5人,成立村集体资产经营公司,建集体种养殖园106亩,年纯收入2万元。

        

    资源整合+需要式服务

    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化





    建成集村级活动阵地,便民服务代办站、电商网点、文化室、卫生室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公共服务中心,紧密对接群众生活需求和产业发展,科学设置服务项目,开展优质服务。


    村两委+村民协会

    推动基层治理法制化



    以强带弱,与东升村合建支部,把能人选进村两委。组织建立村民议事会、禁毒禁赌会、红白理事会,大力推进“法律七进”,推进依法治村。


    家风传承+时代典范

     推动新风培育常态化



    大力弘扬贾氏孝善文化,浸润默化村民。常态开办农民夜校,评选“好媳妇”“好公婆”“好领居”,选塑“脱贫先锋”“致富能人”,培育文明新风,增强内生动能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