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火了!全国产业扶贫片区现场会将在苍溪召开

    信息发布者:望江社区
    2017-06-17 19:40:01    来源:苍溪发布   转载

    全国产业扶贫片区现场观摩会将在苍溪县召开,为啥呢?因为苍溪做的好撒不说了,还是直接上干货吧!


    苍溪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、秦巴山脉南麓、嘉陵江中游,幅员2330平方公里,辖39个乡镇、805个村(社区),总人口80万,其中农业人口66万,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、全省现代农业重点县。近年来,我县认真落实中央、省、市“三农”工作决策部署,务实创新,开拓进取,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明显。2016年,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0.8亿元,增长5.3%;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9元,增长9.85%,被评为全省“三农”工作先进县。


     

     一    着力“五个一批”,加快脱贫奔康进程


    2014年,省上核定我县精准识别贫困村214个、贫困人口97847人,贫困发生率14.8%。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,着力“五个一批”路径,突出“全程全域”,铆定“三个维度”推进,依托“四条路径”支撑,抓住“五个重点”突破,创新“六项机制”保障,下足“绣花”功夫,全力打好脱贫攻坚硬仗。




    五个一批


    扶持生产发展一批

    发展教育和促进就业一批

    易地搬迁安置一批

    医疗救助扶持一批

   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


    三个维度

    巩固提升

    当年脱贫

    提前实施


    四条路径

    大园区+小庭院

    返乡创业+利益联结

    务工+保底分红

    乡村旅游+电商


    五个重点

    脱贫规划引领

    产业发展支撑

    基础设施改观

    集体经济聚力

    新风培育换貌


    六项机制

    党建引领

    责任清单

    多元投入

    聚才引智

    社会帮扶

    评估督查


    2016年,我们实现44个贫困村、16036人脱贫,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.8%;两次代表四川接受和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,年度考核位列全省秦巴山片区34个县区第四名、全市第一名。


     二  做好“五道加法”,发展增收致富产业


    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,做好“五道加法”推进产业扶贫,赢来全国产业扶贫片区现场观摩会在我县召开。

    大园区+小庭院

    确立“1+3”优势特色产业体系,大力发展红心猕猴桃、健康养殖、中药材等“三个百亿产业”,建成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8个、千亩园区66个,大园区带动“户办庭院”超10万户。


    大龙头+新机制

    着力引进和培育带动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覆盖面达70%。


    大产业+广营销

    着力农工、农旅、农贸“三个融合”推动特色产业“接二连三”,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4家,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。


    大品牌+严监管

    与30所高校签订合作项目181项,产业科研获得国家专利18项,红心猕猴桃获国际农博会、西博会金奖,新品种运用率达95%以上,红心猕猴桃供给侧改革被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报,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、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县。


    大整合+强撬动

    统筹农业项目资金3.3亿元建强基础设施。整合涉农资金12.5亿元,撬动工商资本8.1亿元、民间资本3.1亿元、金融资本4.47亿元投入产业发展。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.42亿元,“农地经营权资本转化经验全省推广。







     三   突出“五个经营”,壮大新型农业主体



    坚持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作为“一把手工程”,健全政策体系,累计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800多个(其中,龙头企业101家、农民专合社689家、家庭农场665家、业主大户1278家、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、社会化服务超市115家)。围绕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突出“五个经营”转变农业发展方式。



    注重家庭经营

    推进户均1-2亩特色经济园建设,新建户办“庭院经济”1万户,累计超过10万户。


    发展农场经营

    围绕“一乡一业、一村一品”,鼓励适度规模承包经营,新建家庭农场280户,专业大户流转土地6.2万亩。


    创新集体经营

    村集体组建“一司两社”经济组织,创新推行“一社两化三盘活”发展模式(即:村“两委”领办专业合作社,财政支农资金、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,盘活集体资产、资源和资金)发展集体经济,2016年,脱贫退出人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6元以上。


    提速合作经营

    发挥农民专合社纽带作用,带动农户近12万户。


    突出企业经营

    推行“龙头企业+专合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以租赁、股权量化、入股联营等方式联结利益,推动龙头企业与其它新型经营主体深度融合。其中,华朴农业流转12个乡镇土地3.8万亩,通过“四保+分红”“订单+分利”模式带动合作经营9562户、33834人,年人均增收7300元。



     四  深化“五项改革”,增强农村发展活力


    坚持农村改革主攻方向,围绕“人、地、钱”三要素做文章,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在活力。




    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

    村村建有“村规民约”和“农民夜校”,推行“一会六员”乡村治理模式,着力破解农村发展难、农民增收致富难、农村干部干事创业难、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难等“四难”问题。


    创新涉农资金整合机制

    建立“财政项目+业主投入、农户投入、社会投入、金融支持”相配套的“1+4”融资体系,2016年整合涉农资金3.3亿元,引导农户和社会投资7.5亿元。


   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

    基本完成“七权同确”,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884笔2.42亿元,“农地经营权资本转化”经验在全省推广。


   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

    强力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和公司化运营,推广“一社两化三盘活”发展模式,今年脱贫的66个贫困村人均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12元以上,将高于验收标准1倍。


    推动农科人员创新创业试点

    实施省级试点改革,打破身份和地域限制“松绑”,落实优惠政策“壮胆”,新增18名农科人员创业,初步探索出自主创业、技术入股、成果转化、科技服务等创新创业模式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